您的百科全书
您的百科全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世界之最 > 人类之最 > 正文

气候变化视野下的人类文明历史

admin admin . 发布于 2024-01-03 03:33:02 91 浏览

作者:罗桥(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贵州社会建设研究院研究员)

气候是地球生物基本生存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最为关键的环境要素之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不同的气候孕育了不同的生命,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孕育了不同的人类文明。当前,人类和其他生物正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问题,气候变化也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环境和公共议题。

人类认识气候变化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气候变化历史和现状的观测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时厘清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预测未来发生的事,主要有两个方法论原则:一是通过数学模型监测大气环流,计算出气候的变迁数据;二是通过历史比较法,从历史气候的各个阶段中寻找相关问题。历史的方法是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之间关系最为重要的方法。可以肯定的是,气候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气候条件也造就了人类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从历史社会的角度讨论气候变化与人类的关系,呈现出这一变迁过程的三层内涵:一是气候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历史关系,二是气候变化的社会意涵,三是气候变化的现代治理。

气候变迁伴随人类文明历史

气候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历史关系和地缘关系。历史关系所透视的是人类总体文明在各个时期与气候变化之间呈现的相关性。人类文明可分为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大陆文明以耕种、游牧、打猎和采集为基础,而海洋文明则以渔猎为基础。不管是大陆文明还是海洋文明,气候均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历书《夏小正》以十二月为纲,记载一年中各月的变化,包含气象、物候等诸多内容,其目的是指导农事和政事。中国古代典籍中还有诸如《吕氏春秋》《管子》《淮南子》等文献,均对气候与农耕的影响做出了相应解释。可以说,中国历史的文明进程与古人对气候的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英国历史学家布莱恩·费根在其名著《气候变迁与文明兴衰》中指出,古埃及人掌握了尼罗河水一年一度的洪水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埃及的农业文明,从而建立了强大的集权国家,而随着公元前2200年大旱的到来,埃及也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公元200年之后三百余年的欧洲大陆温和气候则催生了东罗马帝国;高棉王朝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其灌溉系统的完善,合理利用了丰沛的雨水;历史上著名的“小冰期”使得西班牙对北美新大陆殖民受挫,而“海上马车夫”荷兰则利用了此时强劲的东风开启了荷兰海上贸易时代,促成了荷兰的黄金期。可以说,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依托于气候的不断变迁,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文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气候变迁的历史。

气候变化的两重社会意涵

人类通过对抗和适应气候变化,逐渐掌握了稳定气候条件下的气候知识,从而采取适合其生存发展的社会行为并建立了社会关系。在变化的气候条件下,一部分文明因此消亡,而另一部分文明则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建立起新的文明形态。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主要有两重社会意涵。如果将气候变化看作一种结构性影响,那么对抗和适应则是人类行为的两种基本手段。对抗是人类对气候变迁的应急反应,而适应则是人类在气候变迁后与之长期共存的生存策略。

一是以对抗为基本手段的社会方式。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就是灾难。众多古代文明传说中都有对气候变化带来洪灾的描述。在苏美尔的神话记载中,皮纳特听到天神阿努纳奇的洪水警告,打造了一艘船,将物资运到船上,洪水果然出现,当洪水退去,皮纳特和妻子被天神赐予永生,从此孕育了苏美尔文明。《圣经》中的诺亚方舟以及古巴比伦的神话,也是延用了苏美尔神话的模式,对洪水和方舟的描述如出一辙。中国古代名著《山海经》记录了上古时期华夏九州出现的一次洪灾,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共工撞不周山、女娲补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大洪水的传说是农耕文明对于气候灾难的共同记录,不管传说内容是否真实存在,人类对于气候变化所采取的应对手段是古已有之的。“对抗”如今已成为全世界面对气候灾难和气候变迁的一个共识态度,而如何应对也成为考验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现阶段人类对抗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手段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室效应的产生,从而延缓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物种带来的灾难。减缓的过程是长期而艰巨的,这无疑是对人类基本应对手段的一次大考,人类文明要通过减缓气候变化的发生而继续发展,不仅需要全人类达成共识,还需要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

二是以适应为基本策略的社会取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14年将适应气候变化定义为“通过调整自然和人类系统以应对实际发生或预估的气候变化或影响”。适应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从古到今,各种文明都是通过不断适应气候变化才发生了淘汰或延续,一旦气候变迁真正大范围影响到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人类社会的变迁将是必然发生的。与气候的不断变化共存已是人类文明需要面对的事实,如何形成适应的机制和手段将是人类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巨大挑战。

气候变化的现代治理考验人类文明发展

不管是对抗还是适应,都不断考验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发展,同时也考验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现代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气候变化的现代治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树立正确的气候变化历史观。气候变化是一个古已有之,且伴随着人类文明长期存在的问题,它既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人类回应气候变化的问题需要将自身放在整个历史的进程中来观察,不应割裂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历史关系,从而产生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的心态。要清楚人类社会在整个地球的气候历史中是渺小的,但又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危机,从而为自身找到出路。

二是建立合理的现代气候治理系统。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了IPCC,其基本任务是评估气候现状与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潜在影响,提出相关的减缓和适应对策。IPCC的成立标志着全球现代气候治理系统的建立,从而也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对抗和适应的科学依据。然而,依据现代监测系统建立起来的一套治理手段是否能够有效回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性,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自省和摸索,从而建立一套针对性更强、应对能力更强的现代治理系统。

三是构建必要的全球气候治理共同体。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在日内瓦召开,标志着气候变化问题变成了一个国际性公共问题,同时也标志着气候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共同事务。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再到2022年第27届世界气候大会,人类对应对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而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设定,标志着人类有了一个新的共同目标。全球应意识到人与自然不仅是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存在,同时也应意识到人类应该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气候治理共同体,才能真正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高原湿地环境治理共同体构建及其实践路径研究”(20XSH014)阶段性成果)

初次见面,请填写下信息吧:

相关新闻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本报记者张毅廖文根徐隽张璁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前不久,习近平总书...

人类之最 admin admin ⋅ 2月前 (02-25)

埃及武装部队总司令坦塔维_飞外网

埃及副总统苏莱曼11日通过国家电视台宣布,穆巴拉克已经决定辞去总统职务,并授权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掌管国家事务。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的领导人是埃及武装(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全国防灾减灾日...

生活经验 admin admin ⋅ 2月前 (02-24)

幸福,为何成了现代人的稀缺品

■唐山“世界上哪里最幸福?”面对这样的提问,相信很多人会觉得提问的人疯了,要么是灌多了鸡汤。首先,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的认识不同,很难求得最大公约数。如果连幸福是什么都说不清,你究竟在找啥?其次...

人类之最 admin admin ⋅ 2月前 (02-22)
admin

admin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精彩新闻